官方微信公众号

ICT:转方式的“加速器”

发布时间: 2010-12-08    来源:
  编者按:转变发展方式,是中华民族复兴和现代化道路上,继社会制度转型、经济体制转轨之后面临的又一历史性重任。坚定不移地加快发展方式转变,是解决我国经济发展中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战略选择,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国家全局性的重大任务。转变发展方式外延非常广阔、内涵极其深刻,各行各业都有其使命和任务,而信息通信技术(ICT)因其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先导产业的特性,在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中,作用尤为突出,责任尤为重大,被誉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为深刻解读ICT在转变发展方式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呼吁信息通信业加快技术创新、业务转型和管理升级,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出更大贡献,本报特别推出“ICT力促发展方式转变”系列述评,敬请关注。
  今年以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成为后金融危机时代党和政府的中心任务。虽然日前公布的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显示,第二季度我国GDP增速环比有所回落,引发了人们对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但从近期中央高层领导的密集调研中,传出一个坚定而明确的信息:面对经济诸多错综复杂的“两难”命题,加快发展方式转变仍然刻不容缓。而今年10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将研究“十二五”规划建议,以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主调,擘画未来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蓝图。
  纵观世界经济发展史,经济发展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经济发展的成败。不同时期,影响经济发展的因素作用不同,只有顺应时代的要求,不断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经济才会发展,社会才会进步。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ICT对于各行业各领域所发挥出来的“加速器”、“倍增器”和“助推器”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转方式唱响“五部曲”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目标,就是要将传统的发展方式——重国际市场、轻国内需求;重低成本优势、轻自主创新能力;重物质投入、轻资源环境;重财富增长、轻社会福利水平提高,转变为质与量统一、快与好统一、物与人统一、人与自然统一的新型发展方式。专家指出,按照从易到难的顺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途径,主要有扩内需、促民生、抓创新、调结构和降消耗这“五部曲”。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在不同层面都面临着紧迫的转变任务:从经济核心驱动力看,要由外需、投资拉动型向内需、消费主导型转变;从经济要素投入看,要由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土地投入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转变;从产业结构调整角度看,要由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从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从经济对自然的利用和影响看,要由资源消耗、环境破坏型发展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发展转变;从政府调控经济的思路看,要由单一追求GDP增速向追求发展质量、追求普惠民生转变等等。这些任务交叉错综,常常相互掣肘,其在完成难度和时间跨度上也有很大差异。
  专家指出,今年上半年中国出口强劲回升,这对经济的回暖有好处,但“转方式”却不能因此松劲。不应忽略的是,国内经济复苏带动的经济增长中,很多是早就应该淘汰的落后产能,从长期来看,其发展是不可持续的。在转方式“五部曲”中,当前作用最为直接和显著的,应当是改善民生和扩大内需。而从经济长远发展的内生因素来看,转方式的基点应以自主创新提高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难点在于经济结构尤其是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远景目标是发展循环经济、构建节约型社会。
  促转变ICT成“加速器”
  转方式要求改善民生,扩大内需,尤其要增强消费需求对于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转方式要求在经济活动中高度重视创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转方式要求调整经济结构,力促产业优化升级;转方式要求狠抓节能降耗,全力推进节约型社会建设。而在上述重点领域,作为通用技术、基础设施、先导产业的信息通信技术(ICT),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
  改善民生,扩大内需,既是应急之策,更是长远战略,是转方式的首要切入点。在民生改善方面,大力发展3G、宽带等ICT产业,可以直接或间接拉动百万人口级的就业;而发展网上大学、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网等新型教育模式,能使城乡居民以较低成本获得适需的教育服务;在社保、医疗等领域,信息化更是提升服务效率、扩大受益面的一个核心途径。在刺激消费方面,ICT的广泛应用,可帮助居民以更便捷的手段获得更廉价的商品。当前,网络购物、电子商务等新型消费形态逆势上扬。今年初,国内团购网数量已飙升至1000多家。更令人兴奋的是,以IPTV、手机电视、掌上阅读等业务兴起为代表,信息消费正成为继汽车、房地产之后我国消费升级的新潮流及新热点。
  加快自主创新是转方式的核心要求。ICT既是全球科技创新的一个战略制高点,更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突破口。为走出经济低谷、塑造新的竞争优势、抢占新的制高点,去年,美国推出绿色经济复苏计划、欧盟实行绿色技术研发计划。我国也提出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计划。而在诸多的新兴产业选项中,很多专家和政府官员都无一例外地将信息网络放在了首位。以“感知中国”为代表的物联网产业,正在总理的直接关注下发展提速。目前,在代表着我国自主知识创新最高水平的16个重大科技专项中,有三分之一强属于ICT技术,比如:核心电子器件、高端通用芯片及基础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软件、极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及成套工艺、新一代宽带无线移动通信等,而包括载人航天与探月工程、大型飞机、水体污染控制与治理、重大新药创制等在内的其他顶级科技专项的组织与核心技术统筹及集成等,都离不开高速宽带网络、大型信息系统或者专业信息平台的支持。
  调结构是转方式的主要途径,其中产业结构的调整是关键。无论是传统农业、传统制造业还是传统服务业,都有一个加快改造升级、提升其水平和竞争力的问题。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农业产业化经营,推动传统农业结构调整,需要发挥信息网络的作用;而工业的升级改造更离不开ICT的参与,工业组织在研发、制造、物流、售后等环节广泛应用ICT技术,可大幅提升管理的深度、广度、精度,提高对客户的响应速度;与传统服务业相比,现代服务业更加依靠ICT技术,特别是生产性服务业,其发展速度很快,对生产的渗透性很强。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并使其在经济中占据更大的份额,是实现结构调整的一条必由之路。
  节能降耗是转方式的必然使命。当前,无论是在推动工业、建筑和政府部门节能,还是在缓解城市交通、治理尾气排放、遏制污染源乱排放等诸多方面,ICT都大有可为。国际电信联盟(ITU)的研究报告表明,ICT能帮助全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5%~40%。日本估计将ICT用于电子商务、物流及能源使用管理,可使日本2010年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比1990年减少5.6%,也就是说依靠ICT基本可达到京都议定书对日本减排6%的要求。美国总统科技顾问委员会在“面向21世纪的联邦能源研究与发展规划”中指出:工业无线技术的应用将使工业生产效率提高10%,并使排放和污染降低25%。今年5月,我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作出了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庄严承诺,并提出了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目标。按照上述国际组织和发达国家的估计,通过更广泛地采用ICT,仅此一项,就可能帮助中国完成近一半的减排任务。
  由此可见,ICT将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加速器”。
  ( 来源: 作者:胡虎 )
上一篇: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下的美丽画卷 下一篇:IDC:呼叫中心市场明年产值可达44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