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加快推进电信网、广播电视网和互联网三网融合,并且具体部署了阶段性目标和重点工作,勾画出一条宏大而又务实的三网融合路径。一石激起千层浪,12年未曾打破的坚冰终于开始消融,业界专家和研究机构对此投以极大关注,纷纷对其中各项措施、目标和任务提出了观点和预测。让我们跟随专家们的目光,在第一时间解读这条三网融合的最新路线。
内容:
推进三网融合发展,实现三网互联互通、资源共享,为用户提供话音、数据和广播电视等多种服务,对于促进信息和文化产业发展,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多样的生产、生活服务需求,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意义。
解读:
NGB必须更多关注新增效益
北京大学教授、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总体专家委员会委员李洪滨认为,NGB必须关注新增的效益,而不仅仅是广电抢电信的宽带接入、电信通过IPTV抢广电的广告费,老百姓还是消费那么多钱,对国家来讲无非就是从这个兜里放到那个兜里。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也是要“拉动国内消费,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相信在加强竞争之后,市场的力量会促进业务的创新。
预测:
将带动6000亿元以上投资和消费
有关专家预计,三网融合在经济上会带动6000亿~7000亿元的投资和消费,而且还有可能增加20万个就业岗位。短期内,三网融合将对上游设备提供商带来直接利好,而从长期来看,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间的比拼在于谁能提供更具吸引力的节目或服务。不论从长远来看或者是从短期来看,应对全球金融危机、扩大内需,三网融合都是一个很重要的举措。
内容:
开展双向进入试点。按照先易后难、试点先行的原则,选择有条件的地区开展双向进入试点。符合条件的广播电视企业可以经营增值电信业务和部分基础电信业务、互联网业务;符合条件的电信企业可以从事部分广播电视节目生产制作和传输。鼓励广电企业和电信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解读:
三网融合更需要相互合作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曾剑秋认为,三网融合不仅仅是打破垄断,更需要的则是三网相互合作,从而能够更有效地利用资源、节约成本。
网络融合要符合自身的规律,从一网融合发展到二网融合直到三网、四网、N网融合。此前,通过电信业重组,将固网与移动网络融合,这代表完成了一网融合的进程;这一两年来大力发展的移动互联网,将电信网与互联网再次融合,完成了二网融合;三网融合在此基础上需要更好地融合广电网。
内容:
加强网络建设改造。全面推进有线电视网络数字化和双向化升级改造,提高业务承载和支撑能力。整合有线电视网络,培育市场主体。加快电信宽带网络建设,推进城镇光纤到户,扩大农村地区宽带网络覆盖范围。充分利用现有信息基础设施,积极推进网络统筹规划和共建共享。
解读:
上游设备商将首先获益
申银万国分析师万建军认为,有线网络在三网融合压力下,在政策支持和外部竞争压力下,行业趋势有望转好,变化主要体现在跨区域整合、网络改造和市场化运作三个方面。三网融合将有利于上游设备提供商,内容产业收入也将大幅提升。长期看,有线电视运营商和电信运营商的网络条件与运营能力接近,关键在于谁能提供更具有吸引力的内容节目或服务应用;2009年美国最大的有线运营商COMCAST收购美国最大的广播电视网络公司NBC(内容提供商)恰恰是一个佐证。在运营商对优质内容节目的争夺中,内容产业的版权收入有望大幅提升。
预测:
广电网改造年均投资200亿元
银河证券研究员许耀文认为,三网融合将为上游设备提供商带来收益。数据显示,中国现有有线电视用户1.6亿,尚有1亿有线电视用户并未数字化整体转换,不考虑有线用户增长,机顶盒开支约350亿元;而尚未双向网络改造用户接近1.5亿,未来网络改造成本接近600亿元,根据整体转换截止时点为2015年,每年资本开支约200亿元,可能利好上游机顶盒设备供应商和网络改造设备供应商。
内容:
加快产业发展。充分利用三网融合有利条件,创新产业形态,推动移动多媒体广播电视、手机电视、数字电视宽带上网等业务的应用,促进文化产业、信息产业和其他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国家标准体系。
解读:
广电进入将降低带宽结算成本
中科院高级研究员侯自强认为,三网融合的实质是电信和广电之间的双方市场准入的问题。电信和广电都试图建立自己的专网经营全业务,进入对方的领地,而为了防止对方入侵,用许可证等建立行政壁垒。这使得多年来推进三网融合步履维艰。
目前我国互联网基础网络的格局是:骨干网以两大固网运营商——中国电信和中国联通两方为主。目前这种两极垄断格局带来的最明显问题是带宽结算成本过高。一方面所有的内容服务商的服务器都连接到电信互联网上,需要交纳服务器连接托管的费用;另一方面接入服务商也需要缴纳接入的费用,带宽接入成本已经成为接入商的主要负担。目前,视频网站总支出的60%~70%都投入在带宽成本上。以优酷为例,2008年收入总计3500万元,其中成本费用总计约1.5亿元,而带宽成本就已经超过了1.2亿元。广电的进入有利于进一步形成第三种力量。
解读:
门户网站将因内容提供受益
银河证券许耀文认为,三网融合将使内容服务市场从买方市场转变为卖方市场,内容服务商将成为市场主导。此外,新浪、腾讯等互联网类上市公司虽然因为三网融合而被打破目前视频市场的垄断地位,但由于这类门户网站在此前的市场化运作中已经拥有了一定的内容制作力量,因此将在内容提供上获得收益。
预测:
固网宽带业务将促GDP增0.8个百分点
如果实现三网融合,预计我国固定宽带网络上所承载的媒体与娱乐业务收入,将超过移动通信所承载的部分,仅此一项业务将促进我国GDP增长约0.8个百分点。
内容:
强化网络管理。落实管理职责,健全管理体系,保障网络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
需要更高层面监管机构
北京邮电大学教授舒华英认为,在监管方面,要真正实现三网融合,信息服务业、通信、广播以及借助网络的新兴媒体等需要更高层面的监管机构来行使监管职权。此前业内提出的建立国家信息监管委员会,利用这一监管平台进行单纯监管,实现政企分离,解决利益问题,值得探讨。要尽快梳理与三网融合有关的法规、政策;对有碍三网融合推广的内容进行修改,明确其政策界限、经营内容及管理模式;同时改革现有的监管体制,加快融合的步伐,从而进一步实质推动三网融合。
内容:
加强政策扶持。制定相关产业政策,支持三网融合共性技术、关键技术、基础技术和关键软硬件的研发与产业化。对三网融合涉及的产品开发、网络建设、业务应用及在农村地区的推广,给予金融、财政、税收等支持。将三网融合相关产品和业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
解读:
三网融合应是高层业务应用融合
齐齐哈尔电视台台长助理崔建军认为,电信网、互联网、广电网三网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渗透,互相兼容。到2015年,并不意味着三大网络的物理合一,而主要是指高层业务应用的融合。其表现为技术上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形成无缝覆盖,业务层上互相渗透和交叉,应用层上趋向使用统一的IP协议,在经营上互相竞争、合作,朝着提供多样化、多媒体化、个性化的服务这一目标而逐渐交汇在一起。相应的行业管制和政策方面也将逐渐趋向一致。
电信与广电在各方面的对比
(摘自电信专家韦乐平演讲资料)
第一阶段
2010年至2012年重点开展广电和电信业务双向进入试点,探索形成保障三网融合规范有序开展的政策体系和体制机制。
预测:
非运营商市场投资将达2000亿元
上海贝尔一位高层表示,传统电信运营商市场之外的领域,比如NGB(下一代广播电视网)等都蕴含着巨大商机。2010年到2012年,即三网融合第一阶段,仅非运营商市场的通信及相关领域的投资,就大约有2000亿元。
第二阶段
2013年至2015年,总结推广试点经验,全面实现三网融合发展,普及应用融合业务,基本形成适度竞争的网络产业格局,基本建立适应三网融合的体制机制和职责清晰、协调顺畅、决策科学、管理高效的新型监管体系。
解读:
统一管理体系有望形成
国金证券研究员毛峥嵘认为,三网融合已是大势所趋,提高信息化水平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在三网融合的背景下,广电网络未来很可能脱离现有“中宣部-广电总局”的管理体系,纳入到基础网络的管理架构中,在此情形下,中国的行业监管部门很可能会更加接近于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的角色,统一管理电信网络和广电网络。
在目前拥有全业务牌照的三大电信运营商中,中移动因其历史上专注于移动通信业务,缺少接入网,在目前的通信全业务竞争中处于不利的地位。而在三网融合、允许双向进入的背景下,中国移动完全可以通过收购、参股、合作等多种方式借助各地区广电有线网络的接入,实现全业务整合经营;而一些实力较弱的广电网络可以背靠资金实力雄厚的中国移动进行网络改造,提升网络综合业务价值。(《人民邮电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