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福建省人民政府办公厅正式出台《福建省加快物联网发展行动方案(2010~2012年)》(闽政办〔2010〕142号)。到2012年,争取全省物联网相关产业产值达到300亿元以上;物联网示范应用和技术研发及产业发展部分领域走在全国前列,重点行业示范应用效益明显,重点示范区域智能管理和民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升。重点建设129工程,即: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和9类物联网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一、1个物联网产业集群
以示范应用带动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以市场资源开展招商引资,推动闽台深度对接,努力培育并争取形成从材料、技术、器件、系统到传输网络等较为完整的物联网产业链,逐步形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重点扶持一批目前在全国领先的骨干企业,支持设立物联网技术研发专区,形成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集聚区。
二、2个物联网重点示范区
鼓楼示范区。依托福建移动传输网,以福州市便民呼叫中心12345平台为支撑,以智能交通为重点,突出城市管理、交通物流、公共安全、商贸流通、民生服务等惠民领域,重点做好城市网格管理、公共停车管理、社会治安防控、旅游自助导览、移动电子商务、社区居家养老等6类项目先行先试,建设海峡西岸省会智慧中心城区。
武夷山示范区。依托福建电信传输网,以“数字武夷”建设工程为基础,以智能旅游为重点,推进物联网先进技术在交通、物流、校园、城管、社区、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建设智慧武夷旅游度假城市。
三、9类重点行业应用示范工程
1.工业控制类。推进智能精益制造、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控制和生产资产、设备的智能化管控,提升工业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和企业对生产经营的监控能力。近期重点建设精益制造管控应用示范工程。
2.农业精细生产类。建设农业环境自动监测系统,完成风、光、水、电、热、肥和农药等数据的采集和环境控制,为农业生产全过程提供智能化服务,并有效提高农业集约化生产程度。近期重点建设蔬菜瓜果信息溯源应用示范工程。
3.交通物流类。建立实时、准确、高效的交通运输综合管理和控制系统,实现交通运输管理的智能化,达到减少拥堵、降低汽车尾气污染排放、及时处理交通事故、提高物流效率的目的。近期重点建设智能交通(电子车牌)示范工程。
4.商贸流通类。通过运用RFID射频技术,快速、有效、自动地采集仓储流通各环节的数据,实现远程监控管理;通过改造手机卡或是把手机号码与银行卡进行绑定等方式,实现手机支付、身份识别、门禁等服务,从而为商家、群众提供更为便捷的仓储、购物和智能化的服务。近期重点建设手机智能卡、智能仓储物流应用示范工程。
5.城市管理类。实现相关部门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对城市电、水、管道燃气、公交、环境卫生、旅游、市政管线设施、绿化景观、市容、公共卫生等城市“体征指标”进行信息监测和数据分析,促进城市管理的精细化、网格化和信息化。近期重点建设城市管理网格化应用示范工程。
6.民生保障类。实现对食品、药品的生产、流通环节全过程智能化监控,追溯食品、药品生产、流通、消费过程信息,提升食品、药品安全管理和控制。近期重点建设肉品安全追溯应用示范工程。
7.环保节能类。对水环境、大气环境、空气质量、城市噪音、电力等实施自动化监测,为政府强化对环境、生态以及企业节能减排的监测与控制提供有效手段,促进节能降耗目标的实现。近期重点建设智能电网应用示范工程。
8.安全监控类。重点在矿山、危险品生产企业等领域实施安全智能监控,促进业务精细管理、安保预警、防灾减灾、整体防范控制、联动指挥等环节一体化的形成,提升公共安全保障能力。近期重点建设煤矿安全监控示范工程。
9.公共服务类。围绕政府公共服务内容,推动国有资产管理、电子档案管理、校园智能管理和智能化健康监测、病人及残疾人生活服务、老人和儿童监护等,建设智慧服务型社会。近期重点建设校园智能卡应用示范工程。
相关保障措施包括:一是强化领导,引领产业发展。建立福建省推动物联网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政策、资金、市场等各方面资源,向物联网产业倾斜。二是示范带动,培育市场需求。以示范项目为载体,加大市场培育力度,促进物联网技术推广应用。三是推进项目,提升发展水平。加强产业招商和宣传推介吸引和承接国内外知名物联网企业落户福建,鼓励增值电信服务商创新物联网应用运营模式。四是加大投入,扶持企业成长。本省软件业、高新技术、信息化等方面财政扶持资金要向物联网项目倾斜,同时,积极组织企业争取国家资金支持。五是完善平台,提高创新能力。重点扶持关键技术研发、重点领域示范应用、人才培育、技术评估和质量控制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六是整合资源,营造发展环境。加强物联网安全研究,同步规划物联网的网络与信息安全保障机制,推动物联网安全产业发展。
(来源:工业和信息化部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