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无人机产业发展迅速,特别是随着5G网络覆盖的日益完善,无人机高清回传、远控飞行等能力在5G广覆盖、大带宽、低时延等特性的助力下进一步提升,“5G+无人机行业应用”呈现蓬勃发展势头。业界认为,深化推动5G技术与网联无人机的融合应用与快速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无人机产业实现新的突破,也将推动“低空经济”实现跳跃式增长。
9月8日上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联合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交通运输局联合发布5G网联无人机示范项目建设成果。
9月8日,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携手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及华为公司联合发布了5G网联无人机示范项目建设成果——《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人机立体覆盖网络白皮书》,并同步推出厦门5G网联无人机控制平台,将进一步促进城市能力实现新提升。
本次发布的《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人机立体覆盖网络白皮书》重点从无人机低空场景行业应用、网联无人机生态进展、5G网联无人机低空组网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了系统阐述,具体分析了网联无人机的应用场景和通信需求,开展基于 5G 网络的低空覆盖测试,提供面向 5G 网联无人机的低空覆盖组网方案,验证 5G 网络对于网联无人机通信需求的满足度,并阐述后续技术演进方向和网络规划部署建议,为5G网联无人机快速落地提供了参考。
据了解,传统的移动通信网络无线信号覆盖主要以地面为主,低空网络覆盖与数字化应用一直处于待开发状态,且相对于4G网络,5G在上行带宽、传输时延及数据安全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更加契合无人机对通信网络的需求。但现有5G网络主要着力于地面覆盖,在低空覆盖方面存在覆盖高度不够、无人机与地面用户之间相互干扰、低空邻区关系复杂且难以有序规划等问题,尤其是地面用户容量上升后,将影响对空信号的质量。为进一步深入发掘低空网络价值,推动网联无人机产业发展,中国移动福建公司携手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厦门市公安局、厦门市交通运输局及华为公司,创新性地提出2.6G+4.9G双频协同低空组网方案,并在厦门完成了全球首个双频协同低空网络的建设。同时,通过开展现网2.6G与4.9G的覆盖和切换策略优化方案研究,在密集城区、普通城区、郊区等多场景进行不同典型高度的飞行实测,成功解决了地面、空中两张网络信号切换等技术难题,验证了4.9G+2.6G在低空协同覆盖方面的可行性,可实现300米以下低空5G信号全方位覆盖,且信号质量良好,能够达到95%以上的终端业务速率满足上行25Mbps的需求。
在此基础上,产业各方同步开展了网联无人机警用实战新模式的探索。由中移(成都)产业研究院开发的5G网联无人机控制平台,依托中移凌云,可实现5G网联无人机视频回传、打点飞行、载荷控制、虚拟遥杆控制等功能,实现自动化机库全套飞行流程。同时,为不断提升厦门城市应急管理水平,厦门市交通运输局联合中国移动福建公司及相关物流企业成立了无人机物流配送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推进无人机物流配送产业发展各项工作,着力提升应急场景下的物流周转能力。
截至目前,在厦门部署的5G低空组网方案已经成功支撑了厦门市公安局警务航空中队在国内的首次海防救援应用,并圆满完成了厦门马拉松赛事以及厦门大学“百年校庆”等重大活动安防保障工作。通过对项目方案的研究和实践总结,项目组完成了《基于5G通信技术的无人机立体覆盖网络白皮书》的编制,为后续5G网联无人机低空协同组网的网络规划部署和技术演进提供了指导。
中国移动福建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进一步深化5G空域应用探索,助力社会治理现代化建设及空中物流产业发展研究,推动网联无人机在应急通信、公共安全、巡检、物流、农林等不同业务场景开展应用,为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数智化”新动能。